我说,那就试试。
我着急忙慌看了两篇他的文章就去了。
我记得他当时面试我的时候,刚和同事吃饭回来,推开门,一个穿着白色底,上面有好多颜色的奇形怪状符号之类的卫衣,特别梦幻。手插在肚子前的兜里,推门进来,我对陌生人都挺重视礼节的,站起来点头示意。心里想的是:“这人挺年轻啊!”
他挺随和的,也没有架子,很有自己的想法,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。
当时不知道他有多大年纪,只觉得应该也就同龄人,但他跟我们不同,他很明显有自己的价值取向。
我们当时在一家办公区的咖啡厅,边喝咖啡边聊,我们聊完,只顾着思考他说的话和问题,以为餐厅杯子有人收,我起身要走,他说,“我们一起把杯子送回去。”这句让我记得特别清楚。
至于工作的事,我能力尚不足,所以他没有选择我。
//////////
我们第二次见面是在最近。
近日,他刚从日本回来,我们一起吃了个饭,比起文字里的他,现实中眼前这个男孩子,倒是没那么尖锐,但会对我提的一些敏感深刻的话题选择比较淡漠的回答,他跟我聊日本哪里好玩,说它是个传统和现代结合地很好的城市,跟我讲他遇到的日本人,“社畜”这个名词也是从他这里听到的。
我们吃着韩国牛肉火锅,他跟我说,牛肉分两种,一种草饲,一种谷饲,谷饲的牛肉会比草饲的更好吃(知识点啊朋友们!)。
我当时说:“你怎么知道这些的?我觉得自己跟你比像个白痴。”
他就说了句:“我也是最近才知道这个知识的,我把它告诉给你,你现在不就知道了吗?”
我当时说:“你怎么知道这些的?我觉得自己跟你比像个白痴。”
他就说了句:“我也是最近才知道这个知识的,我把它告诉给你,你现在不就知道了吗?”
了解下来才知道,他原来才25岁。
在这个年纪,大多人都在抱怨生活,他却活得比较清楚稳定。
他更多的是率性,也比较无所谓,没有我们普通人的焦虑和包袱。这是我对他的印象。
本来他买好“黄金兄弟”电影票,说要看古惑仔重聚首,但刷了眼豆瓣,看评分太低就没去,我随口说:“买都买了,那就去呗。”
他就说:“买了,不一定要去啊。”
最后选择回家看书。
我问他平时都做些什么,他说,“看书、打游戏,没了。”
他说他的生活没有特别为了什么而去做的,完全看自己意愿。举个例子:“早上醒来,我觉得我的游戏装备该升级了,打会儿游戏,打完觉得应该去公司转一圈,下午想吃日本拉面,就订个机票飞到日本吃拉面,然后想回来的时候再订个机票回来。”
我听得都呆了,
我们多数人都会臆断他是因为实现了财务自由,才会这么“不差钱”。
但我再深一步思考,那他为什么能财务自由?难道不就因为不带着目的性,单纯写自己想写的文字,渐渐地,成功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吗?
他是个不带着目的性的人,这是我2018年近日对他的理解。
02
孤独
知乎上,他自己解释过关于取名“雷斯林”的原因:
“它是龙枪系列小说里的主人公,我每次都会口是心非地说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邪恶大法师,拥有最孱弱的身体和最聪明的大脑,代表着智慧的伟大力量。
但我却从来没说过,雷斯林从小就害怕孤独。”
小说主人公雷斯林,有个强壮阳光的哥哥,他说:
他说:“虽然可能所有人都觉得我看起来很独立很强大的样子,但其实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就和他一样孤独。”
他说:“虽然可能所有人都觉得我看起来很独立很强大的样子,但其实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就和他一样孤独。”
我能理解他这种感受,孤独的人,需要理解也很想要爱。像小说里的“雷斯林”,需要一个“强壮阳光的哥哥”这样一个人陪在身边就好了,其他的不用做什么。
他曾经一篇文章里写下过这样的文字:
“我们的孤独相识一种与生俱来的残疾。”
“没有人能真正解救你的孤独,但有个人陪着,总归会好受一点儿。”
“就像瞎子和瘸子,在这世上互相搀扶着向前走。”
字字冷到心里。
//////////
近日,他写下《现在的年轻人,只有在十二点以后才敢有情绪》这篇文章,
午夜的年轻人是千姿百态的,他们会分享歌曲,会写下乍一看让人不怎么理解的文字。
雷斯林说他认识的一个女孩子,她每隔一段时间会找一个晚上躺在床上,插着耳机听歌,可能白天听的时候没什么特殊感觉的歌,晚上再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。所以她经常在深夜一两点分享歌曲到朋友圈,有时候还会强调说,一定要夜深人静的时候听,会听得想哭。
他说,他没有试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播放她推荐的歌单,因为他知道,真的会哭。
他说,他没有试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播放她推荐的歌单,因为他知道,真的会哭。
我觉得这个女孩是真的勇士,这么直接地咀嚼孤独,我是不敢的。
//////////
因为共鸣,他通过文字,积累了一些读者,2015年7月,他从人人转做微信公众号,他刚开始只是想把朋友的故事写成小说。渐渐地,找他写故事的人越来越多,读者积累到了两万多个。
短短两年,直到被封以前,他的公众号上有了四十万读者。
他说,“后来每当我觉得自己一无所有,觉得自己特别孤独的时候,就会去后台看看每个人的头像和名字,就会去后台回复大家的留言,真的特别有意思。”
他说,“后来每当我觉得自己一无所有,觉得自己特别孤独的时候,就会去后台看看每个人的头像和名字,就会去后台回复大家的留言,真的特别有意思。”
这个公众号,是他感到内心不那么孤独的地方。
他需要一个地方表达自己的观点,和喜欢自己的读者聊聊天,排解心中的孤独。
他也收到过这样的留言,“是你让我们不再孤独,你让我们学到很多。”
他都小心存起来,等之后自己孤独的时候,拿出来看看,或者和他聊聊天。他从不把关注他的人叫粉丝,从不拿一个数字去标榜自己的影响力。对他而言,他不喜欢称关注他的人“粉丝”:“我知道你们只是喜欢读我的东西才关注我,但我依然很珍惜你们,看到页面一天一天热闹起来,真的很开心。”
品尝过孤独的人,对别人却是非常温暖的。当自己收到温暖和鼓励,他会特别珍惜。
他是自己的“雷斯林”,也是别人的“强壮温暖的哥哥”。
我前日问他,“你现在还孤独吗?”
许久,一条白色的对话框浮出来,
“还行”
我前日问他,“你现在还孤独吗?”
许久,一条白色的对话框浮出来,
“还行”
03
被时代不喜
2017年7月,雷斯林的号被永封了。
认认真真做了两年多的东西,说不难过是假的。
也许他也没想到,只是表达个人观点,为什么还要被“禁言”,网络,自媒体,名字听起来特别自由,实则呢?
这个号里因为倾注了很多,可以看到一个用一句句感性的话语打动人心的作者,渐渐变得理智清冷的一个成长过程。
我们每个人,心里都住着一个纯洁无瑕的孩子,起初,我们表里如一,带着纯真的目光看世界,但当现实当头一喝一记重锤下来以后,我们整个人都是傻的。
雷斯林看到号被永封的时候:“那瞬间感觉就像是被全世界抛弃,我又回到孤独一个人的状态一样。 ”
连带过去文章的素材库也被封禁,
“我不想这样,毕竟那些都是我过去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写出来的,我一点都不想和它们告别。”
“我不想这样,毕竟那些都是我过去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写出来的,我一点都不想和它们告别。”
他拉着朋友一起从网络的边边角角找回那些文章的尸体,号被封以后出现过很多非常温暖的朋友,他们自发在朋友圈转发新号,其中有以前的读者,有自媒体同行,有大学不怎么说话的同学,有曾经和他争论过的朋友。
他感动得快要哭出来。
//////////
即使现在的号,“为你写一个故事”的读者还没有以前这个零头多,现在自媒体普遍增粉困难,重新做回已不太可能。但他知道,他确实需要一个地方表达观点。
现在他的文章依旧会被删,但他依旧还是写。
我问他,“大家大多都不去触碰敏感,毕竟没人想让自己不好做。我看你依旧写,为什么?”
他依旧特别简短:“没有为什么啊,就是想表达。”
我从不觉得这个回答敷衍,我觉得这才像真的。
他就是这么个自主的人,说自己想说的话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,最害怕的东西,大多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围城。
他又开了新的小号“长相普通的时尚博主”,也许是因为好玩,也许是因为他在认真生活后,在对世界的怀疑中感到了一点无奈和戏谑,也许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可爱的玩笑,只是大家都太当真了而已。
04
尾声
对于我们的孤独,我们遭遇的种种不公,我希望我们都能找到一个努力向上的把手,牵引我们与生活和解,和孤独和解,拿出给别人的是爱与温柔。
即使人间是场游戏,也不能白来一次。
最后,用雷斯林写的,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作为尾声,
祝我们都能生活得很好。
sdfsdf
"
人和人之间是永远没有办法从根本上互相理解的。
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非常亲密,成为爱人。
很久之前我看到雷斯林对他哥哥说:
You cannot follow me,cannot observe
(你理解不了我,也体察不到)
The landscape of cracked mirrors in the soul,
(我灵魂里破碎镜面般的景象)
The aching hollowness in sleight of hand.
(还有我灵巧戏法背后阵阵作痛的空虚)
But, you love me
( 但是你爱我 )
当时差点哭出来。
亲人,爱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
——他们理解不了你,但他们还是爱你。
小孩才奢求理解,成年人只在乎爱。
"
*图片来源:知乎@蔡江洲(雷斯林)问答截图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